2月7日⇾,数学分析课程组组织第二次教学系列研讨会💡,针对课堂互动和板书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。凯发K8教学副院长杨义川教授参加并指导本次在线授课研讨🧗🏼♀️,并邀请了11名学生志愿者参加此次网络授课,从多个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。
本次活动主要在前期授课基础上,就数学课程板书问题进行了研讨。
结合板书的课堂授课实践
本次研讨会依次使用四种网上授课展示👈🏿,比较了不同方式的优点和不足。
(一)直接粘贴式。课前将授课内容详细整理到讲稿或PPT中,授课时依次展开🥷🏻,详细阐述;或提前整理成辅助电子文档👭,上课时直接复制粘贴。
优点是提前准备充分,授课时使用比较流畅👧🏿,实施操作简单⭐️。不足是不同教师阐述方式差异大,共享性较低🛌🏿🏋️♀️,导致教师备课工作量大且灵活性不足。

PPT播放模式下讲课端和听课端情况

屏幕切换后讲课端和听课端情况
(二)使用平台板书工具🦀。使用文字,绘图,截图等工具。
优点是可利用不同颜色划出重难点,便于提醒学生注意,且能保存到文档中🈵。直接利用平台工具,实施简单。不足是屏幕上书写范围有限🎸,书写太多会影响美观和重点内容👄🎵,其次利用鼠标直接书写,难以控制,书写结果观感不强。
(三)使用辅助书写设备。借助触摸屏、手写板👨👩👧👧、手写笔等工具书写。
优点是书写难度更接近平时书写,比利用鼠标方便,简单易行🤷🏻♂️🤹🏿♀️。不足是近期购买设备需要周期较长🔲;书写区域不足需切换屏幕区域,影响课堂流畅性;书写美观度、精准度与实际书写有一定差异,且显示会略有延迟。

触摸屏和手写笔等辅助设备效果图
(四)切换摄像头。切换摄像,在白板或白纸上书写需展开说明的内容,并进行展示↪️。
优点是书写灵活方便🦘,简单易操作。不足是近期购买合适的摄像头存在困难♤🤚,来回切换影响课堂流畅性,且视频流数据量大🍄,观看者会有卡顿现象🚡。

切换过程中收看端短暂黑屏现象
根据以上实践,结合当前设备条件🌊,课程组建议优先使用第一种方案👩🏽🦰,减少模式切换对课堂流畅性的影响🚵🏻。
虽然数学课程有其自身板书的特点,但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变化,在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,尽量在保持播放模式下把内容讲清楚🤶🏿,就实践来看是可以实现的。
授课老师根据所具备设备、条件💆🏽,结合平时授课习惯,以上几种方式也可配合使用🥷🧎🏻♀️➡️,但一定要保证美观、流畅☂️,要提前熟悉外接设备等,以保证运行平稳🌂👨🏻💻。



试听课志愿者同学的感受
课堂教学互动建议及授课注意事项
本次研讨还讨论了内容准备🥕,授课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✝️,并提出了课程组内的基本要求🫂👎。
(一)对于课堂教学互动的建议。第一🧎🏻➡️,要学习如何使用数学教学平台提供的线上工具🚵♀️🥣,如答题器、计时器⚃🤸🏿、抽奖等🤚🏽。但一堂课建议使用一到两次,切勿频繁使用🪜。第二,要鼓励学生提问😄,但需注意掌握频率和节奏,一般每个知识模块设置一次即可。第三🌂,教师可借助辅助设备,在收看的同时,用听课视角观看⛄️🫱🏼,保证能及时掌握学生端的情况和感受🚕。


(二)对于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。第一🙂🕌,课件内容要美观清晰,教学课件格式👩🏽⚖️、字体、色调要保持统一🧜🏿♀️。第二👸🏽,注意字体图片,课件中需字体大小合适,图像清晰。
(三)对于教师语言基本要求。一是↪️,语言得体🕙、标准洪亮,减少口头语和机械重复,适当加快节奏🚣🏿🙋♂️。二是⛹🏽♀️,注重课堂纪律👳♀️,不谈敏感话题,不讲与课程内容关系不大的话题♻️。
在此向假期参加教学体验的同学们表示感谢!
下一步课程组将根据本课程特点🏃🏻♂️➡️,就在线课堂的课后练习、作业提交及批改等问题开展专题研讨🦒。